为全面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横向跨学科,纵向跨学段”的大课程观,10月29日,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道法科组长廉萍老师和化学科组长唐慧老师在初三(8)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七步+双师”公开研讨课《低碳行动》。课题以当前的时政热点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主题,本堂课也是文科和理科融合教学的大胆创新。
“道法+化学”双师课堂
一、融合教研加强学科合作
学科融合的真谛是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育人价值,达到全科育人目的,实质上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道法科组和化学科组经过多次深度创造性教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提出了对核心问题的多学科理解,对课堂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廉萍老师和唐慧老师集体备课
道法科组和化学课组集体教研
课上指导学生
二、双师模式助力师生成长
本节“双师”课按照“我国环境的现状→国家层面的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公民践行低碳生活→中学生勇于实践创新→实现中国梦”的思路,打破学科界限,找到学科之间、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跨领域的知识碰撞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七步学法绽放素养之花
一画、二点、三选、四合、五展、六比、七反思。
首先,思维导图是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画思维导图必须建立在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必然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并不断培养自己的学科思维;其次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比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并用语言把疑问表达出来,所以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都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班同学学导案
四、智慧课堂促进深度学习
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分享的过程就是实现情感上的深度交流和思维上的深度碰撞。智慧课堂中的媒体推送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更直观、清楚地呈现学生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实现深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
小组展示
五、化学实验体验趣味新知
本节课唐老师设计的实验“探究三种不同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对比法进行探究)和科学素质,极大程度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拓展作业中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设计实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落实“双减”政策,纪雅在行动,王健校长本学期开学初提出的“七步”学习法,实质是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本节“七步+文理双师”课堂是一种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平台结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并重。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