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21-11-05 20:50:51
【开栏语】
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以来,顺德走过500多年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顺德创造了骄人的历史。“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见得失。”即日起,本报推出“顺德史话”栏目,讲述顺德历史,传承顺德精神。
珠江商报讯 记者王艳美报道:记者昨日从顺德区方志办获悉,自2018年底启动顺德区第二届修志工作以来,新一轮修志工作有序进行。据介绍,历史上,顺德共修编12部县志,其中旧志11部,已佚5部,存世6部;新编方志1部,为1996年出版的《顺德县志》。
明万历 《顺德县志》 书影。/资料图片
顺德曾修12部县志
据1996版《顺德县志》记载:“历史上,顺德县共编修县志11部,已佚5部,存世6部。”加上1996版发行的《顺德县志》,顺德历史上共修12部县志,时间跨度超过500年。
已佚的5部县志均为旧志,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八部。第一部为明成化知县钱溥主修的县志,成书年份在钱氏在任的成化元年至三年(1465-1467年)之间。第二部为明弘治知县吴廷举主修,湖北嘉鱼县人李承箕主纂,弘治三年(1490年)刊行。第三部主修人及卷数均不详,纂辑者为县人邓炳、钟华,成书年代约在明正德至嘉靖之间。第五部为清康熙知县张其策主修,纂辑人不详。康熙二年(1663年)刊行,十二卷。此志实际仅在明万历《顺德县志》的基础上增加科第、明经两卷。第八部为清雍正知县柴玮主修,县人梁麟生、陈份、严大昌等纂辑。雍正七年(1729年)刊行。分天文、地舆、疆域、建置、祠祀、赋役、官师、镇守、选举、人物、艺文、杂记十二卷。
存世的6部旧志均由时任知县主修,编修时间从明万历到清宣统年间,跨度300多年,第四部、第六部、第七部、第九部县志的原刻本藏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型图书馆,顺德县志办公室也以抄本、复印本、缩微胶卷等形式收藏。在全省第一轮新方志编修成书的《顺德县志》,于1996年正式出版,是顺德县志中记事时间跨度最长、资料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记述了顺德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立县至1992年3月撤县建市的540年历史。该县志获一九九七年全国地方志奖二等奖。
新一轮修志工作有序进行
2018年底,顺德区方志办召开第二届修志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18年初,区方志办开始筹备第二届修志工作,包括成立筹备组、调研,推动镇村志编修等工作。至今,顺德新一届修志工作有序进行。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顺德区只参与了第一轮修志,没有参加第二轮修志。本届修志顺德被省方志办确定为省三轮修志的试点,计划用8年的时间完成两本志书的编修。一本是《顺德市志》,时间跨度为1992年至2002年;另一本是《佛山市顺德区志》,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20年。此外,积极推进10个镇街的志书编修。目前容桂和北滘两个镇街的志书已经修编完成,其余镇街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区方志办还鼓励部门、行业协会、村居等修编部门志、行业志、村志等。目前,《顺德市志》进入总纂阶段,其大事记总纂稿初稿已经完成。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见得失。”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程之后,回眸以往足迹,修编方志对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有着特殊意义。顺德区方志办表示,希望广大熟知历史或亲历历史的群众,积极向顺德区方志办提供口述、文献、影像等资料,参与修志,一起讲好地方故事。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