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兄弟”比学赶帮超 共同推动实现“五个顺德示范”

发布时间:2021-11-16 17:37:34

“十兄弟”比学赶帮超 共同推动实现“五个顺德示范”

    进入顺德两会的第三日,对于顺德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区柱明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各代表团的讨论空前热烈。
    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产城融合,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是对顺德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
    作为为顺德未来五年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而制定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德示范;坚持双中心、多组团,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顺德示范;坚持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打造岭南水乡的顺德示范;坚持以人为本、优质均衡,打造共同富裕的顺德示范;坚持真抓实干、高效服务,打造政府治理的顺德示范。
    立足顺德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十个镇街如何落实?昨日,各镇(街)镇长(主任)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具体工作计划,纷纷表态将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发挥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共同推动实现“五个顺德示范”,为顺德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十兄弟”比学赶帮超 共同推动实现“五个顺德示范”    
    品质大良 水岸同治 打造现代都市样本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良-容桂-伦教中心城区,打造成对接大湾区深港、珠澳极点的南部都会中心,这为大良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区人大代表,大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大良将全力践行“水产城”共治共融的治理路径,通过水岸同治、文旅赋能、精细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品质大良”新活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样本,推动顺德建设成为高品质的魅力之城。
    在水岸同治方面,李少玲提出,大良将通过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100%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的同时,重点围绕大良河、桂畔海、南城水轴、德胜河北岸四大区域水网,加速推进“退岸还河”,系统规划“活力碧道”建设,将文体、党建等特色元素融入滨水公园、亲水平台建设,推动大门等社区(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优化顺峰山公园等涉水景区内涵,打造诗意栖居、健康生活的水韵凤城新样板。
    在做好水环境的同时,结合大良丰富的文旅资源,大良将以东部华侨城、中部大清晖、西部顺德糖厂三大片区为支点,撬动整合辖区山水、文化、历史、美食等资源,打造畅游、畅玩、畅吃、畅学等全方位结合的超级文旅IP,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李少玲透露,大良将全力支持欢乐海岸二期建设,推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并扩容带动顺峰山公园等周边发展,力争明年启动大清晖片区改造,同时加快谋划顺德糖厂等工业遗址的空间活化利用,培育壮大“文旅+”新动能。
    环境做好了,大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就更有底气。一流的营商环境造就一流的产业。未来五年,大良将在进一步强化营商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坚持增资扩产和精准招商“两手抓”,全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
    在精准招商方面,大良将通过“对内育强、向外引优”方针的实施,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据了解,利用村改腾挪出空间,大良加快打造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主题的产业园,并主动“走出去”,面向湾区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
    
    多彩容桂 以水为媒 满城流动好时光
    容桂四面环水,辖区有36条河涌,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区人大代表,容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欧胜军表示,容桂是一个大岛,还拥有一个马冈半岛,以及德胜河里两只美丽的眼睛——顺风岛和大汕岛,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十分符合容桂的发展实际。
    过去几年,容桂借势村改对河堤沿岸违规建设的破旧厂房和建筑进行了清拆,重现河岸线风光。在此基础上,容桂提出“显山露水,公园容桂”概念,谋划打造42公里环岛生态“翡翠链”,并深入开展“百园大战”项目,从外到内打造“公园容桂”。
    在此基础上,容桂将高标准、高站位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坚决打赢治水大会战。容桂把以水兴城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推进,成立了以水兴城工作办公室,并制定了8大工作方针,科学治水、系统治水。8大工作方针包括节约用水、摸清底数、全域分区、修复管网、全面纳污、扩容增效、清岸美岸、文化交融等内容,覆盖治水各个环节。其中,容桂将把粤曲、龙舟、美食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治水工作中,以水为媒,打造文化与乡愁相结合的美丽水城。
    在欧胜军看来,顺德中心城区逐渐走向德胜河时代,容桂位于德胜河南岸,而处于三江汇流处的马冈,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容桂将切实站在全区一盘棋的高度,全力支持和配合区委、区政府从更高的战略定位重新规划、统筹开发、高水平建设马冈新城。接下来,容桂将加快合共超过5000亩马东、马南已征土地和历史已征未收土地的清退、收回和整理工作,同步加快马冈历史征地遗留问题的处理,加大力度统筹解决一批马冈村的民生实事,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夯实城市建设的基础。
    把环境治理好,把城市建设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在提升城市“硬环境”的同时,容桂也在努力提升城市“软环境”。以“容桂时光”城市IP为核心,容桂对内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容桂时光”历史文化街区,对外输出城市品牌,讲好容桂故事。欧胜军提到,近日,“容桂时光”IP已经正式进驻深圳福田区KK ONE购物中心,这是一个尝试,未来会扩展到更多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将容桂故事讲到全国。
    
    宜居伦教 以水引才 融入南部都会中心
    “要推动大良、容桂、伦教深度融合”“将大良—容桂—伦教中心城区,打造成对接大湾区深港、珠澳极点的南部都会中心”……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众多有关伦教的字眼,“这是让我们感觉非常振奋的一点,说明伦教再出发、再腾飞、再发展的机会已经到了,对于家门口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抢抓。”区人大代表,伦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嘉斌说。
    对于融入南部都会中心的定位,伦教已经作出规划:逐步推进鸡洲、荔村、羊额等村居的旧村改造,提升整个城市的形态和品质,重塑城市融合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伦教计划紧抓TOD项目促进轨道经济发展,借助佛山地铁11号线、广州地铁17号线交汇的契机,将广珠城轨顺德站打造成为顺德东大门的黄金交通枢纽,以及结合“珠宝名镇,宜居小城”的定位,把顺德东大门打造成为对接港珠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经过三年多的“村改”,目前伦教已经腾挪了不少空间,也促成了不少优质项目的进驻,“这些前期工作都是为了后面的‘建’,我们接下来要着力做好‘村改下半篇文章’,对收储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在产业方面进一步发力,希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梁嘉斌说。
    规划方面,目前伦教正大力谋划105国道以东24平方公里的未来核心区协同发展规划,其中在中部将重点打造“双智产业园”,让其成为伦教未来经济、产业发展的引擎之一;在东部,将结合旧村改造,重点抓好对三洲片区的统筹开发,引入湾区高端珠宝产业资源,打造“珠宝名镇,宜居小城”;西部则计划着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升伦教产业竞争力。
    针对治水这一重点工作,梁嘉斌表示,伦教将在加大治水力度的同时,借助“百里芳华”伦教精华段的建设,围绕沿线村居对伦教文旅产业进行活化改造,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伦教水网和交通干线串联沿线资源,活化河网,促进伦教水乡文旅产业全面提升和持续发展,实现以水兴城,以水引才,为建设“水韵凤城”核心区贡献伦教力量。
    
    匠心勒流 工业立镇 产业发展“亮新招”
    过去五年,勒流街道在村改攻坚、经济产业、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区人大代表,勒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伍成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勒流将着力开展“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产业大发展”工作,实行“稳一优二提三”战略,争取打造工业“千亿大镇”,并投资20亿元用于治水攻坚。
    作为制造业大镇,勒流工业基础深厚,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备。然而,近年来逐渐暴露出的产业空间不足、格局不协调等问题,已成为限制勒流制造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此,要推动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新‘招数’。”伍成亮提出,勒流接下来将贯彻工业立镇、科技强镇思路,实行“稳一优二提三”战略。
    “稳一”即稳住农业经济,继续大力发展鳗鱼、加州鲈、蝴蝶兰等特色农业,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二”方面,勒流将颁布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新政策,启动土地储备计划,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勒流的工业产值达到一千亿元,成为工业“千亿大镇”。“提三”即加快提升第三产业,打造“浪鳗鱼村”“龙文化村”等文旅、美食品牌,形成有勒流特色的商业氛围。
    “勒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城联动、水乡联动、以水兴城、城乡联动的话题,在勒流大有文章可做。”伍成亮表示,未来五年,勒流将总投资20亿元用于治水攻坚,并从三方面着力推动治水大会战。一是清岸行动,坚定不移向沿河“两违”宣战,全面拆除河岸违章建筑;二是截污工程,勒流计划新建和修复污水管网超过130公里,启动建设勒流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是活水工程,用外江水资源治理内河涌水体,以大水治小水。
    在优化城市规划方面,勒流以龙洲路为空间分界,北部以造城为主,高端产业为辅,通过菊花湾大桥对接佛山新城、三龙湾等,推动滨水生态新城、五金创新特色小镇以及鲤鱼沙万亩生态公园融合发展。南部以发展现代产业为主,城市配套为辅,依托富安万亩产业园,充分对接顺德中心城区、马冈新城和红岗科技城。
    除此之外,勒流将着力推动品质大提升,加快推动乡村文旅发展,通过引入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形成可经营、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绿色陈村 三生共融 打造城市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在陈村潭洲片区设立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区人大代表,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锦棠表示,陈村是全区以水兴城工作的试点,那么潭洲片区可以说是试点中的试点、示范中的示范,陈村将坚决扛好区委、区政府委以的重任,为全区以水兴城作出陈村探索和陈村示范,展现陈村担当。
    陈村三河环绕、水网密布,内河涌超过170条,具有良好的水环境资源。在梁锦棠看来,这恰恰是陈村成为全区治水试点的重要基础。有基础,更有行动。目前,陈村已经制定了《顺德区南顺联安围(陈村镇)以水兴城实施方案》,成立以水兴城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水兴城办公室,并率先开展“摸查、清岸、活水、还河、净水、美岸”六大行动,实体化、高效率推进治水各项工作。
    接下来,陈村将依托潭洲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把这个示范点打造成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以水兴城示范点,为全区治水工作作出示范。
    目前,陈村在深入开展清岸、还河、美岸等行动的基础上,已经建设好了潭洲水道的碧道、三字经公园,并将利用潭洲清岸行动拆违整理出来的20多亩土地建设高品质儿童公园。除公园外,潭洲片区内的三龙湾学校也正在推进建设,将打造成为三龙湾标杆学校。
    与此同时,陈村以治水带动城兴,推动潭洲片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产业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紧紧围绕三龙湾潭洲国际创新城建设,加快潭洲工业区改造提升,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新空间。“未来,这里既有城市的繁华便利,也有乡村的静谧舒适。”梁锦棠期待,广大市民可以在潭洲片区示范点享受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城市里游山玩水、享受田园牧歌,同时在滨水公园里工作生活,重拾乡愁回忆。
    除了发力治水,陈村也在用心办教育。梁锦棠表示,陈村将深入实施教育“四好”工程,持续推动陈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陈村将投入不少于20亿元,新(改、扩)建7所学校,新增5所普惠幼儿园,新增1.2万个优质学位、1万个宿位,并将启动“最美校园”计划,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魅力北滘 五大行动 建高品质魅力小城
    本次区政府工作报告多处体现“北滘元素”,不少具体工作部署都与北滘息息相关。区人大代表,北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崇曦说,这些都为北滘推动今后工作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充足信心。
    制造业是北滘立镇之本、强镇之基,围绕工业立区、科技强区这一目标,王崇曦认为,接下来,北滘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德示范中,将主要围绕三个“量”来认真抓好落实。一是优存量。目前,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成功打造为佛山市首个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镇内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和工程、21个项目成为区级以上标杆示范项目,24家企业已实现“上云上平台”。未来北滘将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北滘贯彻落实“上市企业倍增计划”“百亿企业倍增计划”,接下来将全力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平台型企业。二是拓增量。北滘将立足“万亿顺德”新起点,结合“千亿产业集群倍增计划”,重点打造智能家电、机器人、数字创意、城市服务四大重点产业,希望通过这四大产业,寻求北滘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挖潜量。抢抓广州地铁7号线顺德段开通的机遇,紧扣四大产业板块,北滘要全力挖潜引进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优质项目和先进产业集群。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北滘建设“治水治产治城融合示范区”的历史任务,而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坚持以水美城、以水兴城,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对此,王崇曦表示,北滘将重点通过开展水环境治理大会战、落实建设大美公园、改造亲水公共空间、传承水乡文化底蕴,高质量打造城美水韵的高品质魅力小城。其中在大美公园建设方面,北滘将依托25千米新理念智慧绿道,串联起新、旧城区,以河道生态空间链接打通顺德水道、潭洲水道,实现佛山新城和北滘新城的协同发展,加速融入顺德区“双中心,多组团”格局。
    “接下来北滘将立足实际,全面推进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实施‘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城乡融合协调行动、生态宜居绿色行动、幸福善治共享行动、数字引领开放行动’五大行动,全面推动北滘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充当领头羊、排头兵。”王崇曦说道。
    
    家在乐从 城绿相融 建设滨水都会区
    作为佛山新城所在地、佛山中心城区和三龙湾重要组成部分,乐从被赋予与陈村、北滘协同发展,打造“北部都会中心”的重要使命。区人大代表,乐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长旺表示,未来五年,乐从将全面做活做旺佛山新城,建设好滨水都会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之路。
    佛山新城是全市重点打造的中心城区,拥有良好城市建设基础。要全面做活做旺佛山新城,交通完善是关键之举。黄长旺介绍,乐从将加快新城交通布局规划建设,推动新城与乐从其他片区以及陈村、北滘等区域的交通联系,打通东西向、南北向路网。积极推动广佛环线、佛山地铁3号线等轨道加快建成通车,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家具、钢铁、塑料是乐从三大商贸支柱传统产业,着眼未来,乐从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激发传统商贸业涌动的创新力量,推动三大支柱产业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攀升。目前,罗浮宫中国家居原创设计城及制造基地等项目正建设当中。
    一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2015年发展至今,乐从已初步搭建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接下来,乐从将加快顺德(乐从)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推进园区高标准建成与高水平运营,力争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同时,乐从将继续推进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重点收储一批300亩以上的连片地块,统筹连片改造,土地整备、闲置盘活,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腾出空间,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水美城,以水兴城”,这与乐从提出要致力建设“水绿乐从”的目标不谋而合。乐从河网密集、水系发达、城绿交融,拥有259公里的内外江河岸线,具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岭南水乡的良好自然条件。
    11月8日,乐从在新隆变电站以东地块启动治水大会战“清岸行动”,进一步展现了治水的决心。下阶段,乐从将对标海绵城市,投入2亿元建设8项水利工程,让水更清更活。另外,乐从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滨水环境品质升级,持续推动滨河景观带不断拓展延伸,全面建设乐从“滨水都会区”,使水绿乐从成为“水韵凤城”的重要名片之一。

    智慧龙江 龙腾湾区 再造绿色产业龙江    
    过去五年,龙江镇紧紧围绕建设“智慧龙江·梦想家园”的愿景目标,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破题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全镇发展的大跨越、新蝶变。今后五年,龙江将如何实现发展新腾飞?区人大代表,龙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春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龙江有信心实现龙腾湾区、产城融合,再造一个“绿色产业龙江”的目标,迸发龙江加速度,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龙江将实施产业集群倍增、上市企业壮大行动,加快构建以先进材料、高端家具、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食品、高端纺织、生命科学等为特色产业的“3+X”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两带、七园、两基地”建设,牢牢把握省市区合作共建顺德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的机遇,推动产业载体规范提质,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加快高端产业基地的土地整备,力争在前期已收储3051亩连片产业用地的基础上,整理出超5000亩连片产业用地并尽力实现“应收尽收”,为市、区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创造更优良的土地承接条件,为产业发展搭建更大舞台。
    与此同时,对照新发展理念,突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龙江将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实现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力。龙江要全力实现区委、区政府对龙江片区打造水乡旧城活化典范的期盼,深入推进“水陆双环”建设,打开蓝绿空间,用好龙江的水系资源禀赋,坚持拆建并举,规划引领,保育活化古桥、古树、古埠头,建设一批河岸公园、亲水平台,以旧街区等各类城市文化景观为纽带,以点带面活化老城旧貌。
    在民生方面,龙江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孙春刚说:“未来三到五年,我们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来改善提升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据悉,龙江将力争在2023年前,完成对全镇重点中小学校舍的改造和扩建,全镇增加不少于1万个学位和宿位,让校园成为城市最美建筑。同时,龙江将聚焦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引领性的标杆学校,成为龙江教育优质发展的名片,吸引优秀人才落户龙江。
    
    水乡杏坛 势头强劲 建设制造业重镇
    莱尔科技在上交所上市,实现杏坛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达产后产值达到150亿的美的机电4.0项目已落户杏坛,正在动工建设;镇内一批企业增资扩产……今年以来,杏坛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而这仅仅是过去五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乘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五年,杏坛要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制造业重镇,而且要把杏坛建成岭南水乡的美丽标杆。”区人大代表,杏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灿荣说。
    为了达到目标,杏坛将确立现代材料、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临港经济区、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等五大产业集群,未来五年将打造产值超500亿的现代材料、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同时还将培育三个以上的百亿级企业。
    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村改是重要一环。今年,杏坛通过村改新增了4100亩的建设用地,将满足城市建设和产业需求。乘势而上,杏坛将继续推进至少3000亩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还有优质企业增资扩容提供空间。
    而招商引资方面,杏坛也做好了保持战略定力,大招商、招大商的决心。目前杏坛拥有连片的旧工业区,改造出来能够提供500亩甚至1000亩以上的连片用地,“这是我们招大商的基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因小项目而对连片土地进行拆分。”谭灿荣说。
    城市既要有产,更要有城。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在杏坛、均安片区打造特色水乡小镇。近年来,河涌总长度达到530公里的杏坛不断加大治水力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杏坛并未止步于此,谭灿荣明确提到,未来杏坛将加快水环境治理,系统治水、联围治水,坚决提升杏坛内河涌水质,做到以水美城,以水兴城,以城聚才。
    以水环境作为切入口,杏坛要打造的是岭南水乡美丽标杆,更是一个具有民生温度的城市。据悉,未来五年杏坛还将重点推进一批学校的建设或扩建,争取新增6000个优质学位,7000个宿位;同时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扩建杏坛医院、增加卫生服务中心布点,建设现代敬老院等,满足杏坛未来十年的养老、敬老需求。

    山水均安 善用禀赋 打造特色水乡小镇
    在过去五年,均安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村改总攻阶段胜利,城乡布局持续优化,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迈入下一个五年,均安将如何加速发展?区人大代表,均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东青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均安要利用好山水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水乡小镇,以水为脉,重塑城市格局。
    均安有81条河涌,长达210公里,水域面积占全镇总面积近50%。黄东青直言,“一直以来,均安与水有缘,以水兴城,均安有基础、有空间、有前景。”具体如何实施?黄东青提出,均安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统筹做好水体周边整体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和项目开发,重构城乡、产业、生态等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要坚持大片区开发,把功夫特色小镇打造成文旅的城市综合体,通过大片区开发把畅兴工业园三期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均安将做好“三个准备”,明晰“三个所在”,做到“三个同步”。其中,“三个准备”包括做好思想上的准备、队伍上的准备以及物资上的准备。“思想上,均安全镇上下已经统一了思想,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治水大会战。”黄东青表示,而在队伍上,均安将成立以水兴城工作专班,并在各村(居)设立治水专员,镇村联动开展工作;物资上,均安也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治水工作的开展,均安将通过系统调研,逐步找到工作开展的空间所在、问题所在和目标所在。为实现目标,在系统的治水工作中,均安将同步开展“清岸行动”、水体治理、建设示范标杆等三大工作。
    在写好水文章的同时,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是市民最关注的焦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在哪里?做好储备和规划,是均安谋求突破的前提。“有土地才有大项目引进、落地的可能。”黄东青表示,下阶段,均安将继续储备更多的空间,同时做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的规划。
    此外,均安还将统筹用好村改腾出的连片土地空间,强化招商,创新打造中小企业成长园,面向深圳等地引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增量上谋突破。针对存量,黄东青提出,均安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方式,进一步支持包括牛仔、灯饰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方面的转型升级。
    统筹/珠江商报记者苏淑婷  文/珠江商报记者苏淑婷 陈培仪 莫胜娜 王阳奕 何蕴瑶 陈艳冰  图/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