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21-03-24 22:00:5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镇截至2月14日共派出19名医务人员支援市九院以及武汉,他们带着使命、责任,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他们顺利出征的背后,离不开一直默默支持他们前进的家人。
2月14日,镇委委员黄顺明带队,走访慰问支援前线医务人员家属,为家属们送上真诚的问候。黄顺明带领镇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分别向援外医护人员张丽华、唐艳琴及朱淑琪的家属送上感谢信及口罩、消毒用品、生活用品等。黄顺明说,医疗队员冲锋在前,家属们在后方为他们照料家里的一切,你们都是可敬的负重前行者。
父亲:党和国家需要你 必须上
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张丽华,曾参与抗击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关键时刻她再次请战奔赴武汉。
张丽华的父亲张国铨今年79岁,曾经是一名军人,至今已经有50多年党龄。耄耋之年的他身姿硬朗。当问起如何教育出如此出色的女儿,张国铨一直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严肃的他虽然嘴上如此说着,但一听到女儿的名字,他的脸上掩盖不住自豪和安慰。张丽华的母亲郑瑞宝则笑着说:“他一直都是这样不太会说话,但其实他很宝贝这个女儿的。丽华从小就不用我们操心学习,大学读医也是全部由她自己决定。成为医生后,也曾经在广州电视台做过栏目教导别人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说起张丽华,老夫妻俩都非常骄傲。
“当初张丽华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时,第一时间打给父亲张国铨,他马上就同意。”母亲郑瑞宝说:“女儿一打回来,他让她赶紧去了。他就跟女儿说‘放心去吧,你是医生,这个时候上前线是必须的。党和国家需要你,你就必须去,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作为一名老党员,张国铨在国家大事和个人之间,他始终选择国家,这是一名党员的觉悟。即使那个是他一直捧在心尖上的闺女,只要国家需要她,他都会坚决地支持和响应国家的号召。他说:“国家向医务人员吹响了集结号,她也是一名党员,她就必须上前线,决不能当逃兵。”
在这段女儿驰援武汉的日子里,母亲郑瑞宝则时常在微信和女儿交流,留言给她,让她多穿衣服,保护好自己。
丈夫:党员贡献力量是一种荣幸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常务副主任、主任护师唐艳琴,是该院第一批支援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市级定点医院)的医疗骨干。
唐艳琴的丈夫何龙超是一名教师,现在他每个星期都会去一趟市九院,拿一些生活用品给妻子。对妻子响应号召到前线,他说:“这是舍小家为大家,是应该的。她原本就是这个专业的,现在面对疫情,她能贡献力量是一种荣幸。我能做的就是打理好家里的事情,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他对妻子说得最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这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他说,“现在,家里就只剩下他和儿子两父子,儿子今年已经读大四。虽然家里就两个男人,很多家务没有做到太细致,但是还是可以好好生活的,希望能让妻子放心在前线奋战。”
公公:帮她解除后顾之忧
石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办公室副主任朱淑琪,在疫情面前主动申请前往支援市第九人民医院。
朱淑淇的家公洪志扬是一名退休校长,现在他主要承担了照顾孙子的任务,让儿子夫妻能安心地在前线工作。面对儿媳妇响应号召到前线,他表示“打赢这场防疫战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觉得儿媳妇在前线工作,我应该帮她解除后顾之忧。”他说道,相信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定会迎来胜利。现在,儿子作为一名网格员也是早出晚归战“疫”,他希望他们在前线努力工作、专心工作、细心工作,自己会照顾好这家。
接下来,石龙镇将陆续对援外医护人员的家属走访慰问,为他们加油打气、表达感谢。由于有部分出征人员的家属身处外地,我镇将把感谢信与慰问品通过邮寄的方式,向他们表达真挚谢意。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