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促进“五个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1-11-16 17:42:42

  □江门日报记者 李雨溪 何榕

  江海作为江门东大门,是全市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对接广深核心都市圈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拥有全市唯一国家高新区及多个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在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中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江海区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抢抓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兴区、园区增效、内外融合、人才强区“五大行动计划”,促进高新区提质进位、产业提质发展、深江合作发展、对接服务港澳侨务工作、人才“育引用留”“五个再上新台阶”,推动“六大工程”在江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江海贡献。

  记者注意到,这“五大行动计划”中有不少新词热词,勾勒出奋进的坐标,设定了前行的路径,可以窥见江海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谋与动。

△江海区将通过全面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促进“五个再上新台阶”。图为高新创智城。 邱昱 摄

  关键词 市域社会智慧治理

  形成产学研用新生态

  全会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技术创新及应用,形成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产学研用新生态,支撑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门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吹响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集结号。

  响应市委号召,未来江海将积极推进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和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提升智慧政法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增强安全应急能力为重点,加强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省科学院、数字广东公司、华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对接合作,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机制,集聚各方资源力量,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攻克并应用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养一批复合型科技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产学研用新生态,支撑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1+6”国家级平台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借力国家级平台,锻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制定实施《关于加快“1+6”国家级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类政策的综合运用,构建形成涵盖创新链各环节的一体化、链条式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在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其中,1指的是江门国家高新区,6指的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广东(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个国家创新发展平台。

  关键词 “进”“稳”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巩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

  “进”与“稳”是江海区对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江海区将进一步抢先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挥德昌电机等大型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打造珠西先进装备产业带的重要制造基地,力争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力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锂电池材料行业龙头,逐步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力争产业产值突破250亿元。

  针对战略性支柱产业,江海区将持续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电子信息关键零部件生产向智能终端生产方向升级,力争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巩固做优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推动行业向高品质、高智能、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智能家电方向提升,打造一批个性化、时尚化的“江海制造”品牌,力争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着力构建集研发和制造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新体系,力争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关键词 “链长制”

  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方能绽放璀璨光彩。

  “链长制”则是将珠串联成链的关键一环,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链长”聚焦产业链,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加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全会报告指出,江海区要进一步优化“链长制”,系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招大引强”与区内“延链补链”相结合,以“投行思维”精准对接细分行业的龙头,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地位优势明显、用地少、产出高的优质项目落地。

  关键词 园区增效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能有效聚集创新资源、发展产业集群、做强实体经济。作为江门唯一国家高新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园区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为贯彻市委全会部署,未来,江海区将在园区增效上狠下功夫,根据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紧盯深江合作,加快推出对接深圳政策举措和工作清单,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勇当标兵。

  江海区将对照市大园区“领导小组+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模式,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等成功开发经验,高起点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配套建设,以规划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项目、以项目支撑园区,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合作模式,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建设发展,推动经济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安全应急产业

  先行示范带动

  为贯彻落实江门市在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重点发展安全应急产业集群部署,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江海区将全力高水平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建设。

  江海区规划建设安全应急产业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及总规划超333公顷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应急救援装备、应急通信、智能安全防护等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加快培育安全应急产业集群,构建“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产业布局,先行示范带动江海全域乃至全市安全应急产业,由单一分散企业升级为产业体系完善、行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安全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的重要节点,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坚实的应急安全保障支撑。

  关键词 华侨华人法律服务平台

  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

  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坊间有称“每5个香港人就有1个江门籍,每5个澳门人就有2个江门籍”,三地情缘可见一斑。如今,在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背景下,江门与港澳的合作也迎来新的阶段。

  江海区将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畅通立法联系渠道,加大涉侨法律法规宣传,广泛听取华侨华人的立法需求以及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快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域外法律查明中心,提供境内法律法规宣传、诉讼代理和境外法律查明等服务,完善华侨华人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支持鼓励港澳和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江海设立代表机构,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

  关键词 “侨梦苑”核心区

  加快推进“侨梦苑”核心区建设

  如何落实市委全会提出“侨都赋能”工程的部署?江海区将在“侨”服务上重点发力。

  江海区将加快推进“侨梦苑”核心区建设。落实《江门“侨梦苑”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专项扶持政策,提升江门“侨梦苑”核心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加快江门“侨梦苑”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建设,为华侨华人提供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经贸协作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强化“侨梦苑”核心区专项奖补资金保障,激励侨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吸引华侨华人创业兴业。深入落实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侨梦苑”专属信贷产品,促进资金资本融通。探索与港澳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促进侨商在江海区创新创业。

  关键词 “人才+项目+平台”

  打造大湾区人才重要集聚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全会报告中指出,江海区将打造大湾区人才重要集聚区。

  如何打造?“用得好”人才是关键所在。

  未来,江海区将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急产业平台,用产业提升人才工作水平,让人才加速产业发展。依托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火炬大厦、粤湾云谷、高新创智城、产业加速园等载体,建立健全“人才+项目+平台”联动机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赋予人才更多经费、更大资源支配调度权;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用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的鲜明人才工作导向。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