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21-03-18 21:31:44
白蕉镇东堤北段社区公园。
深冬季节,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依然绿意连绵。长春花和鸢尾簇拥点缀公园岸线,河畔成片的美人蕉擎着黄色花朵,与水畔紫色的翠芦莉花、绿色的蒹葭交相驳杂,晕染水岸。
井岸城区历史悠久的霞山公园、具有本地特色的斗门市民公园、连接斗门情侣路的黄杨河湿地公园……198座大大小小的公园点缀在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大地,“百园连环”,构建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面貌。
疏林草地、四季花开。截至2019年年底,斗门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436.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44平方米,较2016年增长35%,城市美化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2013年起,斗门区每年新建或改建10座公园,并将这一目标纳入每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今年,斗门区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5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沿着“河套”地区南延,将黄杨河“一河两岸”绵延6公里长的湿地,打造成为生态、都市、田园三位一体的“黄杨绿洲”,建设逾百万平方米的超级城市公园。
“现在闻不到臭味了,水里有了鱼虾蟹。”在五福涌的中下游,保洁员关凤娣摇着小船清理河涌中的青苔。红果冬青、水蒲桃、落羽杉、柳叶马鞭草、水生美人蕉、菖蒲……在井岸镇五福涌的源头,名目繁多的绿植栽种于此,成为冬季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即五福涌、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斗门区累计完成投资4.41亿元,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243名河长“上岗”治河,开展8条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总整治长度达21.05公里,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完成100个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区村居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今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全部达到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为100%。
井岸等城区面貌一新,公园绿地增加了,黑臭水体日渐清澈,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了。
雨水管网工程、污水管网工程、荷塘花园及绿化提升……斗门镇斗门村的区级样板村建设项目已取得成效;斗门镇新乡村内存在10余年的养鸡场成功拆除,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干净整洁成为常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拥有118个涉农村居的斗门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盘大棋中不可或缺的棋子。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斗门区以农村“厕所革命”、市区级样板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处理为主攻方向,涉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升级、建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由点到面、由面到全域推进,118个涉农村居旧貌换新颜。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关于通报表扬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深入开展2020年村庄清洁行动的通知》中,斗门区上榜成为广东省4个入选县(区)之一。
此外,斗门区采取扎实举措,对城乡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出台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实施“8个100%”,严格执行扬尘控制“六个100%”,举全区之力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济社会要好,碧水、蓝天、净土绿色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在“十三五”期间,斗门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长远谋划、高端布局、持续发力,在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过程中,一方面持之以恒推进“三城三化”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附属绿地”的绿地体系,打造四季常绿的绿城、四季花开的花城和公园之城;另一方面,斗门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提升。“十三五”期间,斗门区成功摘得“国家生态区”等国字号荣誉,城乡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满足群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需求。
(来源:珠海特区报)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