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浸润心田,传统扎根课堂

发布时间:2021-04-06 21:43:44

吟诵浸润心田,传统扎根课堂
————中山市教学视导暨名师送课活动报道(传统文化)

2021-03-31 08:49:10浏览次数:0 打印 |
来源:本网站 撰稿单位:古镇镇古二小学撰稿人:王倩校对人:林晓虹二审:林凤琼三审:卢文婵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市教研员和镇名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镇教指中心的组织领导下,3月30日在古镇镇古二小学开展了教学视导暨名师送课活动。

  古镇镇古二小学的王倩老师为三(2)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中华传统文化——吟诵课堂,在这堂课上,王老师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赠汪伦》两首送别诗为例,意图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方式,一扶一放,以一首诗为例传授吟诵方法,以另一首诗为例,进行学法的迁移,扶放结合。

  在吟诵课堂上,三2班的孩子们展现了最佳的精神面貌,也展现出了对吟诵的符号和曲调的浓厚兴趣。王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多种素材激趣,通过视频和趣味游戏让学生先对吟诵产生浓厚兴趣。然后参考了在市级吟诵培训中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韩丽菊校长所讲授的的三环九步吟诵法,结合本校学生初次接触吟诵的实际,有取舍的、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

  参与听课评课的老师有市教研室林晓洁老师、古镇镇教指中心邹春燕主任和各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大家在课后的评课议课环节给予王老师的这节课非常宝贵的意见。林晓洁老师提到,吟诵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应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渗透进语文课堂当中去,而不是独立于语文学科外的另一学科。只是在传统文化课堂中应该多侧重诵读体验、文化内涵,可以适当融入历史、音乐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其次,吟诵的课堂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所得,以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为主体,多关注课堂生成,关注传统文化的内涵。古镇镇教指中心邹春燕主任也提到,传统文化教学在古镇正处于萌芽阶段,希望通过本次课例分享与经验交流使古镇传统文化教学找到新起点,扎实落实好。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在初尝吟诵教学后,古二小学的师生都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吟诵作为其中瑰宝,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