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贯彻实施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文艺夯实人文湾区建设基础,11月6日,将在广东中山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
当天上午9:00-10:30,中山网将对开幕式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论坛将采取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设主会场,港澳嘉宾进行视频主旨发言。论坛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和分论坛等。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想象与期待”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推动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
三级联动,打造国家级文艺研讨盛会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是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香港中联办宣文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指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山市文联承办的全国性大型文艺理论研讨活动。论坛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城镇轮流进行。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建设“人文湾区”,就是要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文化供给,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支持。文艺是时代的先声,粤港澳的文艺互动与交流对促进岭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湾区人民的交心交融,将具有深远的意义。粤、港、澳在区域地理、文化渊源、人文精神、风俗习惯上同气连枝、一脉相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艺理论界参加建设与大湾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大湾区文化,助力加快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文化融合,无疑将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创新发展。
突出创新,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领价值
本次论坛包含一个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对应着总主题和分论坛主题。总主题是“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想象与期待”,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实践与理论建构”“传承与重塑:区域文化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基于新媒体融合矩阵的文艺新传播探索”。
本次论坛,“创新”成为关键词,呈现三方面特色:
一是智库性。立足湾区,辐射全国,探索以文艺评论助力区域文化建设的新经验。
二是创新性。粤港澳大湾区致力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论坛则突出文艺创新性,关注理论焦点、实践热点、国际前沿。
三是地域性。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开展文艺评论国际交流的先行先试,推动中国文艺评论“走出去”。
论坛努力通过改进大湾区文化融合方式,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协同发展机制,在文艺评论层面开展理论建构,推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多样性文化文艺研究的创新成果。
专家云集,共谋创新发展新机遇
嘉宾是论坛的重头戏,引人瞩目。论坛邀请了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陈少波、“小林漫画”作者林帝浣、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品牌总监宋达等6位不同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旨发言;邀请了范周、赵卫防、西沐、肖向荣、何威等30余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作分论坛发言,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内地嘉宾,有香港、澳门嘉宾。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35名学员也将作为论坛嘉宾参会。届时,他们将共聚广东中山,从自身的文艺创新实践出发共同分享智慧,碰撞思想火花。
此外,本次论坛还有一个精彩的“优秀文艺创新案例”“重点文艺研究课题”发布环节。论坛筹备期间,主办方开展了文艺创新案例和研究课题征集评选活动,得到各界广泛支持,论坛开幕式上将发布评选结果并颁发证书。这些案例、课题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时代气象和精神风貌,一定会激发出人文湾区新的创造活力。论坛的执行委员会成立、特聘专家库组建等环节,也会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