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18-04-24 16:04: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木复合地板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1中所定义的实木复合地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4893.4—1985 家具表面漆膜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
GB/T 9846.1~9846.12—1988 胶合板
GB/T 13009—1991 热带阔叶树材普通胶合板
GB/T 15102—1994 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
GB/T 15104—1994 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
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3、定义
实木复合地板:
以实木拼板或单板为面层、实木条为芯层、单板为底层制成的企口地板和以单板为面层、胶合板为基材制成的企口地板。以面层树种来确定地板树种名称。
4、分类
4.1 按面层材料分:
实木拼板作为面层的实木复合地板;
单板作为面层的实木复合地板。
4.2 按结构分:
三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
以胶合板为基材的实木复合地板。
4.3 按表面有无涂饰分:
涂饰实木复合地板;
未涂饰实木复合地板。
4.4按甲醛释放量分:
A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9mg/100g);
B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9~40mg/100g)。
5、技术要求
5.1分等
根据产品的外观质量、理化性能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5.2实木复合地板各层的技术要求
5.2.1三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
5.2.1.1面层
面层常用树种:水曲柳、桦木、山毛榉、栎木、榉木、枫木、楸木、樱桃木等;
同一块地板表层树种应一致;
面层由板条组成,板条常见规格:宽度为50,60,70mm,厚度为3.5,4.0mm;
5.2.1.2芯层
芯层常用树种:杨木、松木、泡桐、杉木、桦木等;
芯层由板条组成,板条常用厚度为8,9mm;
同一块地板芯层用相同树种或材性相近的树种;
芯层条之间的缝隙不能大于5mm。
5.2.1.3底层
底层单板树种通常为:杨木、松木、桦木等;
底层单板常见厚度规格为2.0mm;
底层单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
5.2.2以胶合板为基材的实木复合地板
5.2.2.1面层
面层通常为装饰单板;
树种通常为:水曲柳、桦木、山毛榉、栎木、榉木、枫木、楸木、樱桃木等;
常见厚度规格为0.3,1.0,1.2mm;
5.2.2.2基材
胶合板不低于GB/T9846.1~9846.12和GB/T13009中二等品的技术要求.
基材要进行严格挑选和必要的加工,不能留有影响饰面质量的缺陷。
5.3外观质量要求
各等级外观质量要求见表1。
表1:
检量项目 | 表面 | 背面 | ||||
名称 | 项目 | 优等 | 一等 | 合格 | ||
装饰性 | 美感 | 材质细致均匀、色泽清晰、木纹美观 | 不限 | |||
配板与拼花 | 纹理应按一定规律排列,色差小,拼缝与板边近手平行 | |||||
活节 | 最大单个直径 ,mm | 不允许 | 5 | 10 | 不限 | |
死节 | 最大单个直径,mm | 不允许 | 2,不允许脱落 | 4,不允许脱落 | 50 | |
孔洞(含虫孔) | 最大单个直径,mm | 不允许 | 不允许 | 4,需修补 | 15、需修补 | |
夹皮 | 最大单个直径,mm | 不允许 | 不允许 | 10,且单个最大宽度小于2 | 不限 | |
树脂囊和树脂道 | 最大单个直径,mm | 不允许 | 不允许 | 5,且最大宽度小于1 | 不限 | |
腐朽 | 不超过板面积,%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允许有初腐,但该部分不会剥落,也不能捩民粉末。 | |
变色 | 不超过板面积,% | 不允许 | 5,板面色泽要调和 | 20,板面色泽要大致调和 | 不限 | |
裂缝 | 最大单个宽度,mm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
离缝 | 横拼 | 最大单个宽度,mm | 0.1,最大单个长度不超过板长的5% | 0.2,最大单个长度不超过板长的10% | 0.5,最大单个长度不超过板长的20% | —— |
纵拼 | 最大单个宽度,mm | O.1 | 0.2 | 0.5 | ||
叠层 | 最大单个宽度,mm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限 | |
鼓泡、分层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
凹陷、压痕、鼓包 | 最大单个面积,mm² | 不允许 | 轻微 | 不显著 | 不限 | |
补条、补片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限 | |
毛刺沟痕 | 不超过板面积,% | 不允许 | 1 | 2 | 不限 | |
透胶,板面污染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1 | 不限 | |
砂透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限 | |
刀痕、划痕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限 | |
木材异常结构 | —— | 不允许 | 允许 | 允许 | 不限 | |
边角缺损 | ——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长边缺损不超过地板长度的30%,端边缺损不超过地板宽度的20% | |
缺漆、堆漆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注:
1)允许有初腐,但不剥落,也不能捻成粉末。
2)长边缺损不超过板长的30%,且宽不超过5mm;端边缺损不超过板宽的20%,且宽不超过5mm。
3)凡在外观质量检验环境条件下,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的缺陷即为不明显。
5.4规格尺寸和尺寸偏差
5.4.1幅面尺寸
5.4.2厚度
5.4.2.1三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厚度为14,15mm。
5.4.2.2以胶合板为基材的实木复合地板的厚度为8,12,15mm。
5.4.2.3经供需双方协议可生产其他厚度的实木复合地板。
5.4.3实木复合地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
表2 实木复合地板的尺寸偏差
项目 | 要求 |
厚度偏差 | 公称厚度tn与平均厚度tn之差绝对值<=0.5mm; 厚度最大值tmax与最小值tmin之差<=0.5mm |
面层净长偏差 | 公称长度ln<=1500mm 时,ln与每个测量值lm之差绝对值<=1.0mm |
公称长度ln<=1500mm 时,ln与每个测量值lm之差绝对值<=2.0mm | |
面层净宽偏差 | 公称宽度Wn与平均宽度Wa之差绝对值<=0.1mm;宽度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
直角度 | qmax<=0.2mm |
边缘不直度 | smax<=0.3mm/m |
翘曲度 | 宽度方向凸翘曲度fw<=0.22%;宽度方向凹翘曲度fw<=0.15% |
长度方向凸翘曲度f1<=1.00%;宽度方向凹翘曲度f2<=0.50% | |
拼装离缝 | 拼装离缝平均值Oa<=0.15mm |
拼装离缝最大值Omax<=0.20mm | |
拼装高度差 | 拼装高度差平均值Oa<=0.10mm;拼装高度差最大值Omax<=0.15 |
6、检验和检验方法
6.1规则尺寸检验
6.1.1计量器具
6.1.1.1钢卷尺,长度3m,精度为1.0mm。
6.1.1.2钢板尺,精度为0.5mm。
6.1.1.3千分尺,精度为0.01mm。
6.1.1.4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6.1.1.5塞尺,精度为0.01mm。
6.1.1.6直角尺,精度为0.02mm/300mm。
6.1.2检验方法和结果表示
6.1.2.1长度(L)
地板的长度尺寸是指地面层的净长度,长度L在地板宽度方向两边且距地板边20mm处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0mm。
单位:mm
图1 长度(L)测量图
名 称 | 偏 差 |
长 度 | 长度≤500时,公称长度与每个测量值之差绝对值≤0.5mm |
宽 度 | 公称宽度与平均宽度之差绝对值≤0.3mm,宽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3mm |
厚 度 | 公称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绝对值≤0.3mm。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0.4mm |
注: |
6.1.2.2宽度(W)
地板的宽度尺寸是指地板面层的净宽度,宽度W在地板长度方向两边20mm以及地板中心处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02mm。
6.1.2.3厚度(t)
厚度t在地板的四角及地板长边中点且距地板部20mm处用于分尺测量,精确至0.01mm,见图3。
6.1.2.4直角度(q)
直角尺的一边紧靠地板的长边,用塞尺测量直角另一边与地板端头的最大距离qmax,精确至0.01mm。
6.1.2.5边缘不直度(s)
沿地板长度方向,用1m长钢板尺紧靠地板相邻的两角,用塞尺测板边之间最大弦高Smax ,精确至0.01mm。
6.1.2.6翘曲度(f)
将地板凹面向上放置在水平试验台面上,用钢板尺紧靠地板两长边,用塞尺量取最大弦高,精确至0.1mm。最大弦高与实测宽度之比即为宽度方向翘曲度fw,以百分数表示,精确至0.01%,测量位置为长边任意对应部位;用细钢丝绳紧靠地板两端边,用塞尺量取最大弦高,精确至0.1mm。最大弦高与实测长度之比即为长度方向翘曲度f1,以百分数表示,精确至0.01%,测量位置为端边任意对应部位。
6.1.2.7拼装离缝(o)和高度差(h)
将10块地板按图7所示紧密拼装放置于平整的水平试验台上,用塞尺测量图7所示18个点的拼装缝隙o和高度差h,精确至0.01mm。分别计算平均值,精确至0.01mm。
6.2外观质量检验条件
按GB/T15104—1994中6.2.1&n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