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18-04-25 19:33:49
前几日,主题为“体育产业:下一个风口”的博鳌亚洲论坛体育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外嘉宾围绕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热点问题展开交流。政策的引导、群众的需求,上下两方面力量倒逼中国体育产业形成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开端,对于体育产业类的公司来讲,这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体育政策放宽,消费迅速增长
2014年“46号”文件发布后,中国体育产业进入迅速增长期,体育消费市场日渐繁荣。3月1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接受集体采访时透露,国务院即将印发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努力推动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
“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要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身体素质稳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使全民健身与经济社会事业互促发展,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随着政策的推行,群众健身意识的普及,过去的一年全国的马拉松比赛达到了40场左右,并且参与人数众多。以最著名的北京马拉松为例,在线报名人数63118人,经过组委会的抽签选择,最终,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跑者,获得了参赛的机会。
而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加了对体育类消费品的购买。据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显示,2015年“双11”当天,体育用品成交额达44.57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5%,成交用户增长约六成。尼尔森的数据也显示,80%和70%的体育人群在过去1年里购买过运动鞋或运动服。
微博#CBA总决赛#话题突破6亿
除了对群众体育的关注,职业体育也一直是当前体育市场上必不可少的闪光点。刚刚结束的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中,四川队主场再胜辽宁队,总比分4-1击败对手拿到本赛季的CBA总冠军。而“CBA总决赛”的话题在微博上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该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惊人的6亿次,讨论次数也有65.6万次。
以上种种都说明,全民健身热潮汹涌,带来的是体育消费的迅速增长。而各项体育类的各项赛事也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更多的人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体育产业方面。
体育消费渐成时尚,两大领域齐头并进
1 观赏娱乐性消费
主要包括观看体育的竞赛表演。在交通发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观众倾向于到现场进行观赛,亲身感受赛场上的呐喊与激情。但还有更多的观众由于无法亲临现场,所以选择在在网络上进行观赛,这也是当前赛事IP竞争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
乐视豪赌27亿购买中超版权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腾讯5亿美元拿下NBA网络独家直播权也已成为饭后谈资。局外人看来有些“任性”的举措,在新媒体公司看来其实是理智思考后的行动,因为他们深知体育消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其购买的版权在中国国内而言是最优质的资源,对于广大球迷和观众而言是一种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一个版权的收购其意义在于能否给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产生新的价值,绝不只是从传统电视搬到互联网平台进行转播那么简单。
2 参与体验式消费
例如健身房健身,户外运动体验。全民健身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体育运动当中,根据尼尔森研究发现:体育人群相对来说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特点,其家庭月收入达到10,699元,比非体育人群高出36个百分点;67%持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接近三层是企业管理层人员(28%)。因为参与人群的特点,其对体育装备,运动的环境要求也就更为高标准。
参与体验式消费人群的增加,拉动了场馆建设、健身设施建设、健身产品制造业的增长,并且带动了体育传媒,体育娱乐电视传播内容的发展等。阿里体育COO余星宇此前透露,从去年的数据角度看,阿里体育成立4个月后,由阿里平台进行的体育类消费达到1370亿,预计2016年将突破2000亿。
阿里过去一年产生的体育消费产品更多是休闲类,比如户外、水上类占40%多,其中增长率超过90%包括室内瑜伽、骑行、攀岩类产品。体育运动器材、鞋帽等产品上升大概30%左右。
参与体验式消费覆盖的领域相当广泛,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一个是直接参与的,另外是购买的。这两方面应该说都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体育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于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体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2015年增值4000亿,堪称是体育行业的元年,而国家的期待是“2025年体育行业达5万亿”。在我们为取得巨大进步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结构当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占到了80%的比例,而体育服务业只有20%。
从细分领域上来看,竞技体育类的发展相对成熟,但是体育的市场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尤其是商业运营的程度更低。而对于美国比较成熟的体育产业,作为主导的体育服务产业占比57%,其中健身娱乐和竞技体育分别占到32%和25%。
因此,尽管体育消费市场广大,蕴含无限可能,但是目前我们的体育产业类公司还并未能很好的满足这种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是提供给了广大体育产业公司一个占领市场的好机会。
前几日,IDG资本甄志勇发表言论认为大体育行业可能存在的新机会有6种,我们在此对这些真知灼见做一个简单扩充:
1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例如体育赛事的娱乐化运作,从赛事、人物中寻找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这种运作日益成为体育选择的需求。
2 足球、篮球的业余赛事、高校赛事、青训、经纪等
在群众体育中,学生比赛和业余比赛其实也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因为目前并没有一套很好的操作与组织流程,所以无法挖掘这些赛事中的最大利益。
3 跑步、健身的线上社区,跟往后的线上线下垂直整合
在这一方面,悦跑圈是目前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app,它不仅记录用户跑步的数据信息,更提供给用户一个跑步社区,让用户与好友、身边的人一起跑步,互相激励,成功地建设了运动社区,建立起用户间的情感联系。
4 体育品牌的升级,运动垂直电商等
国内不断推陈出新,国际品牌的又不断的抢占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品牌升级才能在占有一席之地。安踏电商负责人表示,安踏电商已经开始这种尝试。
“根据数据模型分析消费者会购买的货品样式,然后再将货品加工出来,这是传统企业一直沿用的方式。但在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在产品推出后,根据消费者反应,迅速进行样式改良和材料升级。”互联网+销售,让产品能真正适销对路。
5 科技在装备、场馆、游戏等领域的体验升级
一双童鞋能提供什么功能?在传统的提供足部保护、保暖、帮助脚型发育等功能上,361°与百度的合作告诉我们,鞋子不仅仅是鞋子,还可以成为防止孩子走丢的工具,甚至能帮助家长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这就是科技在装备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可以想象到,在将来这种加科技与实物结合在一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6 体育与周边领域的融合
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可以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领域,例如建筑,传媒,彩票等等。积极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体育以及其他领域发展。
结 语
近年来,渐渐放宽松的中国体育市场也陆续吸引了众多大型赛事落户。例如,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0项国际级网球赛事在中国举行。随着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包括冬季项目在内的相关赛事也将进一步被激活。
这些赛事的落地将会大幅度提升我国的体育消费程度,并同时刺激体育产业类公司的进一步自我提升与转型,继而吸引更多的赛事。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