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号文”颁布一周年:开启体育产业发展十年之约

发布时间:2018-04-25 19:37:30

资讯详情

资讯
首页 资讯 正文

“46号文”颁布一周年:开启体育产业发展十年之约

A -
A +
2015-11-11 11:57:11 世界体育用品博览

  “46号文”颁布一周年了。5万亿的豪言还似在昨天,7万亿的目标与规划已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在过去这个被称作“中国体育产业元年”的一年,政策的红利、云集的企业、翻滚的资本让这个原本稚嫩、生涩的产业散发出朝阳的光辉。

  “46号文”颁布一周年了。作为一个根植中国体育产业、渴望见证并记录产业发展的媒体,我们与诸位欣喜地见证着行业的飞速前进,却也在历经万千种变化时惶恐不安。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的资本角逐、前所未有的新生面孔、前所未有的创新思路,一切都昭示着产业的巨变。曾经的经验与规则、往时的思想与姿态在这恍若新生的产业中似乎已不再适用。

  “46号文”颁布一周年了。它用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肩负起带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任。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46号文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生硬而冰冷的数字,成为了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的目标与未来。

  “46号文”颁布一周年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十年之约开始了……

  10月9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件)正式颁布一周年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联合推出了目前唯一针对此文件的官方解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00问》。

  全书围绕46号文件的具体内容,以该文件的逻辑顺序,对文件中广受关注的重点和亮点内容,以提出问题和逐一解答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解释,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了该文件的编写思想、研制背景及具体政策。

  46号文件的出台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从国家层面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证。

  在这过往的一年中,体育产业发展也的的确确驶入了快车道。当然,这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中国体育市场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体育行业制度。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等因素,我国体育产业也面临着总量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46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其实早在46号文件发布之前,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发展体育产业提出了三点顶层指导:一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发展职业联盟,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二要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完善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三要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让大众健身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说明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过去这一年的时间里,国家层面发布的多份文件也均对体育产业有所涉及。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发展全民体育健身,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提到要拓展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此外,在其它的政策文件中,还分别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健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因此,46号文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发展体育产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出台得这一系列举措,无一不是为了使体育产业——这个朝阳产业在当今社会中找到自身的担当与定位。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也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各省总规模目标已超五万亿

  4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5万亿金矿究竟如何挖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0月12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讲话中透露,国务院46号文件印发一年来,各地积极推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已有30个省级政府出台了国务院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省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之和将近7万亿元,已经突破文件提出的5万亿的发展目标。

  从各省发布的计划数据来看,福建省以1万亿元的目标值独占鳌头。众所周知,传统体育制造业是福建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保障。在未来十年内,福建省计划引导体育用品制造龙头企业拓展场馆运营、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并鼓励这些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开拓市场,转型升级。如此看来,福建省的发展策基本符合当地的现实条件。

  其他各省份也同福建一样,均结合当地的地缘生态和群众基础,来设计体育产业的发展计划。比如,由于上海市拥有国内外众多品牌赛事,于是他们就计划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发展与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把工作重心放在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与改善产业结构方面;再有,武术大省河南,则希望将地区打造成世界武术之乡,以此为基础去拓展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包括四川、贵州、海南等在内,当地旅游生态突出的地方,则希望借助各自然优势,开发户外、水上等旅游和体育结合的产业生态。

  此外,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推行“互联网+体育” 行动计划、扶持少数民族特色体育等措施也被许多省份列入到规划之内。因此,未来十年内,中国有望迎来重大体育赛事的密集期,这对于我国推进体育产业振兴、促进体育消费的国家战略,将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

7万亿的目标值固然美妙,但我们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个轻易能够实现的目标。目前看来,各地在对体育产业发展做出规划时还缺乏具体操作的措施,导致目标值没有相应的依据。而造成的结果就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被过分口号化和指标化,忽略了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所以,不论是5万亿还是7万亿,愿望是非常美好的,但要真正实现,还需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

  足球改革成产业关注重点

  足球也是过往一年中被提及最多的热词。不久前,体奥动力正式成为2016至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为了获得中超联赛版权,体奥动力五年要支付80亿元的代价,而这80亿元也让足球再一次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中超联赛版权之所以卖出如此高价得益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发布,而足球也成为46号文件发布以来最先实施全面改革的运动项目。4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抓好潜力产业。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不可否认,在46号文件催化下的国内,足球依然是个最容易触碰神经的字眼,收购俱乐部、冠名赛事、发展校园足球,社会资本千方百计想与足球搭上关系。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让足球投资者、赞助者趋之若鹜。毕竟,在这种诸多利好的大局下,投资足球能够轻易收获品牌知名度和增加收益。而中国足球也确实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中超联赛动辄上千万的引援就足以体现出中国足球目前正处在一个崭新的“金元时代”。

  除社会资本大量涌入足球外,足球改革对足球产业链上的器械、材料市场的拉动也非常可观。以足球场草坪为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内的足球场草坪生产制造企业通常是以出口为主,出口比例占60%至90%,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但在46号文件与足球改革的双料刺激下,国内的市场需求势必会放大。

  作为中超联赛LED设备合作伙伴,雷曼光电曾通过提供LED显示屏设备在每场中超比赛置换12分钟的广告时间。2014年,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雷曼光电又开始布局中甲联赛,并介入12支俱乐部的整体宣传和商务运营开发,成为它们为期五年的官方赞助商和合作商。目前,雷曼光电赞助的足球俱乐部数目为28支,占中国顶级足球俱乐部的90%。

分析人士认为,足球改革短期来看将直接利好足球相关产业,中长期而言极有可能以足球为圆心扩散至其他体育项目,成为我国体育改革突破口,从而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在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背景下,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更是作为战略的突破点来抓。所以,受益足球改革的绝不仅仅是中国足球,整个体育以及其上下游产业都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宴”。这也是46号文件提出要抓好潜力产业——足球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体育方兴未艾

  自46号文件发布以来,体育产业变得炙手可热,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也在不断涌入,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文件的出台仿佛为它们注入了一剂兴奋剂。这些互联网企业在这一年间纷纷成立旗下体育公司,开始布局体育产业。

  首当其冲的要属阿里体育,这家体育公司在两个月前刚刚宣布成立。虽然尚属年轻,但阿里体育在体育产业要有一番作为的决心绝对不可小觑。依托强大的电商平台优势,阿里体育欲将电商、媒体、营销、视频、家庭娱乐、智能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金融等平台整合在一起,融合形成一个贯穿赛事运营、版权、媒体、商业开发、票务等环节的全新产业生态。

  乐视体育也凭借大量的版权资源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据了解,乐视体育目前拥有17类运动项目,121项顶级比赛的版权,实现了平均每年4000场的赛事直播。另外乐视体育还拿下了香港英超三个赛季的独家转播权。这对于要做全产业链的乐视体育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阿里体育与乐视体育外,腾讯体育、PPTV体育等互联网体育公司也在各自布局体育产业。虽然目前业内对于互联网体育公司各自的发展规划看法不一,不过在一个事情上结论非常一致:那就是IP的价值将迅速提升。比如,优质赛事版权的价格或许会在一时之间出现飞涨。而这有可能会造成投入高、产出低的问题。

因此,就现阶段而言,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互联网与体育还不到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但不可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互联网企业,体育产业才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各种政策不断出台,国内体育市场逐渐打开,留给互联网企业施展想象的空间会越来越大,涌入体育产业的热钱也会越来越多。毕竟任何行业,没有资金的助力,都不可能取得大的发展,体育产业同样如此。

  中国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在2015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刘鹏还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部署,一要着力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大力培育体育消费,三要全力推动政策落实,四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达到1% 至3%,而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目前仅占GDP的0.63%,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比重较高,而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比重较低,反观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均已超过60%。因此,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极其巨大。

  除此之外,体育消费在中国还没有被完全激活。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主要包括用于购买体育装备、运动器材及体育类期刊等的实物型支出;用于观看各类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的观赏型消费;以及用于参加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的参与型消费。但是在中国,居民的消费意识和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却并不高。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约为140元,且以运动服、运动鞋等实物型消费为主,观赏性及参与型消费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人均160至190美元的体育消费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从该层面上判断,国人体育消费同样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体育产业的明天充满信心,第一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十年内,体育产业在中国必将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期。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