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神溪村采摘菠萝。 通讯员供图
面朝西江背靠丫髻山,村中种植的3000多亩水果,菠萝占据2100亩,这就是神湾镇神溪村。12月19日,神溪村更是依靠丫髻山上的名优土特产“神湾菠萝”,一举拿下“广东特色产业名村”称号。
12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丫髻山脚下,放眼望去,从山脚到山腰一片翠绿,地里的菠萝树长势良好,在独特的地形下形成菠萝梯田,错落有致、层层叠叠。近几年,神溪村依靠菠萝种植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彻底把丫髻山这个“山窝窝”变成了“金凤凰”。每到菠萝飘香时节,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菠萝,村民瞄准商机,建起了集观光采摘、吃饭于一体的休闲农庄。2018年,神溪村仅菠萝产值就突破2400万元,种植菠萝成为村民奔向小康生活的“敲门砖”。
■转变:从路边吆喝到顾客主动上门
丫髻山脚下,有着十几年种植经验的果农李标,在菠萝种植基地中走走停停,不时弯下腰查看地里菠萝树的长势情况。李标告诉记者,他的果场名为“大果园世界名种场”,共种植香蜜、甜蜜蜜、金山种等10多个名优品种,种植面积共60多亩。
李标从2001年种植菠萝,菠萝成熟后便在路边的铁皮棚中吆喝售卖,当时每斤菠萝售价2元左右,但一天下来仍鲜有人问津。
在村民李振杰的记忆中,童年时除了跟玩伴嬉戏打闹外,就是在神湾医院门口附近坐着小板凳,与村民排成长龙摆地摊售卖菠萝,吆喝的叫卖声至今让他不能忘怀。种了40多年菠萝的老果农陈三妹也表示,上世纪90年代,她和老公经常凌晨4点多出门,担着一筐筐菠萝到神湾医院门口售卖,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甚至卖不出一个。
说到以往的经历,无论是李标还是陈三妹都很激动。李标说,近几年,神湾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打造神湾菠萝产业基地,“神湾菠萝”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他的果场也打出“菠萝多品种休闲采摘”的旗号。
靠着十几年售卖菠萝积累的顾客,每当菠萝成熟之后,李标就在朋友圈和旅蛋网站平台推荐各品种菠萝,“仅靠这些回头客‘照顾’,我的菠萝也能全部卖出去,甚至还要提前预订才能买到。”陈三妹也表示,“现在‘神湾菠萝’出名了,我只需在朋友圈发‘菠萝熟了’,就不断有老顾客前来采摘,根本不愁卖。”神溪村党总支书记钟少华坦言,今年菠萝上市前虽受疫情影响,部分果农滞销,但是五一时节全镇举办菠萝节后,几天之内,村里的菠萝就销售一空。
■商机:休闲农业带来意外“收获”
今年9月,“神湾菠萝”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获农产品地理标志;12月,神溪村又因“神湾菠萝”,获评“广东特色产业名村”称号。“神湾菠萝”名号越来越响,前来神湾镇采摘菠萝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神溪村村民姚玲从中看到了商机——农家乐。
“从深圳过来的游客,需要驾车2个多小时,如果只单纯爬爬山摘几个菠萝,势必不能吸引他们再次前来。”谈及开办农家乐的初衷,姚玲表示,在2018年时,她就看到了单纯采摘菠萝的短板,于是结合自己果场特点,办起了农家乐,除了为前来采摘的游客提供菠萝种植、采摘、亲子游玩项目之外,她还提供泥煨鸡、竹筒饭、菠萝炒鸡等当地特色农家美食。姚玲说,因为场地有限,现在前来农庄游玩的游客需要提前预约,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上万元。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让姚玲尝到了甜头。姚玲说,以往每斤神湾菠萝只能卖出几块钱。后来随着休闲农业的兴起,“神湾菠萝”物以稀为贵,身价也从最初的每斤几块钱上涨到十多元,“现在一年下来光卖菠萝,就收入20多万元。”姚玲说,现在她还准备扩大农庄规模,还买回了发电机,晚上也可发电营业。
姚玲告诉记者,菠萝种植成为神溪村大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她亲眼见证了周边邻居生活逐渐变好,纷纷买车买房。钟少华表示,自姚玲兴办起农家乐后,不少村民也纷纷兴办起农家乐,经过2年多的发展,神溪村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已有10多家。
■布局:完善配套为果农护航
李标刚开始种菠萝时,种植场周边道路还未硬底化。“当时只有3米宽的村路,道路还崎岖不平,挖掘机进入果场作业,还要额外收取1000元的油钱。”李标说,当时出行非常不便。现在好了,政府出钱将村路全部硬底化,游客进来菠萝场采摘,双脚也不会沾一点泥。陈三妹也说,现在她可以开着电动车,直接把菠萝运送到山脚下,方便了许多。
钟少华介绍,自2016年起,神湾镇陆续举办菠萝文化游园、菠萝文化旅游节、神湾菠萝魔术表演、“与菠萝的约会”摄影创作大赛、神湾菠萝包等活动,年均吸引过万游客参加,“神湾菠萝”已经成为神湾镇的一块名片。钟少华透露,下阶段他们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做好神溪村美丽宜居村建设规划,用好建设资金,围绕“神湾菠萝”产业,为神溪村搭建旅游服务点、扩宽果农采摘道路、美化菠萝观光路线等,让“神湾菠萝”产业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