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考体考回归育人本位

发布时间:2021-10-29 17:11:04

让艺考体考回归育人本位

高考制度涉及千家万户,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深化相关领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两个《意见》均提出“提高此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并出台具体措施,力度空前,引发社会热议。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考试录取对考生的文化课要求不高,有的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甚至仅为30%,“重专业轻文化”现象明显。此次两个《意见》出台后,因为受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或感到焦虑,或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不同的孩子天资禀赋不一,重专业,将考生的兴趣、特长、天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有的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重专业破除了高考选拔“唯分数论”的倾向,不应对文化成绩要求过高;有的学生本来就是因为学习不好选择艺考、体考,视文化成绩为“绊脚石”,现在门槛一提高,升学压力陡然增大。

以“应试心态”对待两个《意见》中“提高文化成绩”的要求,难免会产生很多困惑。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两项考试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广受诟病的问题。现实中很多“艺术苗子”“体育苗子”虽然上了大学,可由于文化功底太差,写起文章来语言不通顺、错字连篇。有的纯粹将这两项考试当成“升学捷径”“敲门砖”,不论是否有专长、是否感兴趣,都蜂拥而至功利性报考,加之一些艺术学科的考试又没有足够明确的标准,给一些人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滋生艺考腐败,堵塞了真正有专长人才的升学机会。

事实上,艺术和体育教育均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裨益。没有文化素养,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就沦为卖弄技巧。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既不符合艺术类人才、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规律,也助长了浮躁的社会风气。最近一段时间,劣迹艺人几乎把热搜占满了,一些演艺明星文化素养低,在公众场合屡屡出丑,却赚得盆满钵满,还有频繁“爆雷”的吸毒、嫖娼、家暴、性侵等事件,关乎三观取向、道德品质、人格健全,这些问题不是艺术修养过于深厚的结果,恰恰是文化素养欠缺导致的恶果,很容易误导青少年的人生选择,认为不需要好好学习也能出名暴富。在演艺圈、娱乐圈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更突出了高考选拔过程中提高文化成绩的必要性。

艺考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不是成功捷径,而应是兴趣的选择和理想的坚守。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中,高水平的艺术家和运动员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源于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要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此次国家出台两个《意见》,既有利于为两项考试热降温,引导家长理性选择高考路径,也有利于推动两类人才培养回归育人本质。提高文化课成绩门槛,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并非苛求,而是提高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必由之举,是为艺考生和体育生“计之深远”,也向全社会传递出一种尊重文化、尊重知识的价值导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底,现代中国的前行,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文化功底,他的“艺术之路”“体育之路”也难行之长远。只有让文化的精粹融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宋茜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