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时发现,2020年12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向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下达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酷我公司因用户购买VIP会员后仍收到广告,与页面宣传文字“广告屏蔽”不符,被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罚款5万元。(1月5日澎湃新闻)
消费者在“酷我音乐”官方程序的会员中心看到了“免广告”的字样,才点击浏览的,点击之后也出现了“广告屏蔽,无广告推送”等字样,所以才决定花钱购买其产品的豪华VIP服务。在消费者的理解中,既然是“广告屏蔽,无广告推送”,那么就应该是屏蔽一切广告,没有任何广告的推送,但是等使用产品时才发现,还是能看到推送的广告。
这样一来,消费者自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酷我音乐”方面的做法,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也是一种诱导性消费,就是使用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来让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了误解,从而产生消费行为。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了广告中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表述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的违法行为。
事发之后,“酷我音乐”方面辩解称,用户在购买豪华VIP会员后,“酷我音乐”将为其屏蔽所有对外销售的与酷我APP相关产品无关的商业广告以及播放页面直播间广告,但酷我APP相关活动、产品及内容的宣发和公益广告不在屏蔽范围之内。这显然是一种狡辩,与消费者对“无广告”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既然是承诺购买豪华VIP以后就可以享受“广告屏蔽,无广告推送”的待遇,那么就应该是没有任何形式的广告,而不是说不看其他产品的商业广告了,但还是得看你自己产品的商业广告。
被主管部门行政处罚以后,“酷我音乐”方面对页面进行优化完善。目前新版本页面对豪华VIP“广告屏蔽”范围作出了详细界定及解释,也算是知错能改。但是类似这样的现象,并不仅仅在“酷我音乐”这一家音视频网站才有,在其他的音视频网站,也同样存在。普通VIP之后有豪华VIP,还有至尊VIP,价格越来越高,但广告还是得看。
我们希望市场主管部门能够加强对网络产品经营者的执法力度,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来共同促进网络音视频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而不是玩弄文字游戏,打国家法律规定的擦边球,愚弄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