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南海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04 17:06:29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南海探索” 发布时间: 2020-12-08 08:32:31  发布人: 南海区教育局

扫描二维码

收藏本页面


   12月4日到6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南海举办。在一系列的经验分享、圆桌论坛和特色化、信息化学校考察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集结智慧,发问、探索当前全国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起,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已连续两年在该大会上发言,介绍南海教育改革与创新经验。今年,他作了《激发活力,提升品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南海教育质量监测、特色+集团办学、智慧教育构建和教育生态营造四方面出发,向外界展现了一个极富活力、极具魅力的南海教育生态,勾勒出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南海教育改革发展图景。


   以质量检测为导向 

让教育生态更加“绿色健康”

   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市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南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力打造“大城名校”“教育善治”“智慧教育”等十大教育品牌,构建了“公平、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的教育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并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南海也在不断探索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为改变重成绩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的狭隘教育评价观,从根本上扭转简单粗放的教育管理方式,南海全面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以质量监测为导向,激发办学活力,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加强对系统内的统筹指导,解决部门之间、镇街之间、学校之间的‘立井式’‘孤岛式’现象,全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张苑发表示。
   2013年6月,南海出台了《改革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推行教育质量绿色评价的指导意见》,在全省首推教育质量绿色监测,这是基于标准的包括学业水平、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的多维评价。同年,南海还出台《南海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方案》,明确对镇(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实施办法,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镇(街道)自主发展、教育投入等五个维度进行动态评价。
   基于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系统推进,逐步推动解决,实现了决策能力科学化、执行能力高效化、调控能力统筹化、服务能力可视化,切实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

    “特色+集团”办学 

好学校就在南海学子家门口

   为破解学校同质化严重,学校特色发展缺乏动力与机制的难题,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南海区以“特色+集团”为路径,通过顶层设计激发办学活力、统筹资源推进特色办学、创新模式推进集团办学三大措施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多元发展。

圆桌论坛上,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分享办学经验。


   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为例,南海统筹开展高中分类创建,形成了学术、艺术、体育、科技、传媒等各种类型的高中特色学校集群,同时辐射带动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小-初-高特色发展集群。
   “大城名校”格局逐步形成,“大城良师”团队加速集聚,“大城英才”群体破茧而出……学校主动发展、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潜力被激活,南海的特色化办学,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激发学校办学主动性,保障学校特色发展与集团办学得以优质高效系统推进。南海运用“分校模式、托管模式、合作模式、联盟模式、学科模式”等推进集团化办学,培育创建一批省、市、区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如石门教育集团,以石门中学为龙头,石门实验学校、石门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为成员,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了集团成员校教育品质的飞跃提升。
   “办教育集团,可以助力更多新办学校或薄弱学校快速发展,让更多的学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认为,石门教育集团传承了岭南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同时又兼具开放进取精神,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南海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探索经验。

   探路信息化前沿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云”翅膀

   学校门口设置智能人脸测温系统,学生进校门时“刷脸”就能测体温;物联水质实时监控,学生接水时,家长可以收到接水量、水质情况分析信息;课室门口的电子班牌系统,实现课室签到、班级评价、智能测温等功能……在怡海五小,前来参观访问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之点赞:“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力量!”

与会人员参观怡海五小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怡海五小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是南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南海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1999年建成了全国首个教育城域网。作为全国最早的“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及广东省首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近20年来,南海教育一直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0年,南海区获批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将按照“163+N”模式,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1”是指以育人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应用。“6”是指实施“六大工程”:“智能+课程”生态工程、“深度课堂”改革工程、“阅读素养”培养工程、“精准教研”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感知治理”工程。“3”是指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学习服务目标、感知治理目标。“N”是指南海区各镇(街道)教育发展中心、各中小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

   在实施方案的同时,南海区也重点打造在线教育中心,着力培育南海一流网红课程、一流网红学科、一流网红教师、一流网红名校,让网红名师名校成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先锋。


   专家实地考察 

特色课程广获好评

   12月6日,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分批参观访问了南海实验中学和华附南海实验高中。

副市长许国、专家考察团莅临南海实验中学考察


   在南海实验中学,与会人员深入了解“幸福1+N,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观看学校的各类特色课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满生先生表示:“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在过去很容易被忽视。通过各类特色课程、五育并举的教育,提高青少年们对社会的认识与认同,这在全国来说并不多见。。南海实验中学不仅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如此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日后一定大有所为!”

观看学校课程建设宣传展板

   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实验高中,专家领导参观了学校特色图片展,为学校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特色和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活动育人特色赞叹不已。


参观华附实验高中班级学农风采展

   自2004年起,华附南海实验高中秉承华南师大附中优良传统,开创佛山先河,到200多公里外的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开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简称学农),至今已成功安全地开展了16年,共计11300多人次参与,是广东省为数不多、佛山市唯一一所能够持续坚持开展农村综合实践的高中,学农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


参观华附实验高中各班学农风采展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共建教育生态,共享教育成果

   “教育承载着品牌南海建设的期望,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我们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汇聚起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建南海教育的良好生态。”张苑发介绍,南海一直以共建共享为目的,党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不断完善教育生态的聚合力。
2015年以来,南海区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财政支出投向教育,仅2020年就高达54亿元,2016-2020年间,完成新改扩建学校项目80个,增加了8.26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教育事业,2016年8月成立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并设立南商教育基金,五年来,累计嘉奖师生超1.3万名、嘉奖家庭600多个,发放奖金近5000万元,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如今,南海已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促教育的良好氛围。2019年成立佛山市首个“家庭教育促进会”,集广大家长之力,营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环境。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南海形成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校内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自治为主线的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网,在校园外围搭建了由教育、政法委、妇联、团委、总工会等多部门组成的学生心理疏导网络,形成新的工作特色。
   “‘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是南海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促公平、提质量、增活力、强保障’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南海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张苑发表示。


关联稿件: 附件下载:
南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我们

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电话:0760-86320799 86697448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加好友


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邮箱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