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22-12-01 20:46:36 信息来源:
初冬暖意融,教研意正浓。为发挥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的辐射作用,探讨小初信息科技课程衔接教学,11月21日至25日,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中山)教研基地一行24人赴揭阳市榕城区开展中山-揭阳-韶关三地联合研修暨送教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混合研修的方式,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教师聚焦新课标、落实新课念、赋能新课堂、探索新方向,参与观摩交流人数达两千八百多人次,有效探索省教研基地建设新模式。
三地联动聚合力,携手奋进谋新篇
11月21日下午,广东省信息技术教研基地(中山-揭阳-韶关)新课标研修暨送教活动在揭阳市榕城区开幕。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揭阳)教研基地负责人、正高级教师方少芹老师作开班致辞,方老师对来到揭阳进行联合教研的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通过三地的联合教研,彼此能产生思维碰撞,牵手同行,联合共享,互助共赢。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员、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中山)教研基地负责人、特级教师陈明宏老师作研修说明,本次研修能够顺利开展实属不易,得益于三地教研基地负责人的密切沟通和协同,大家能够相聚一起、共同研修是一种缘分,也是信息科技新课标共研的盛会,更是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本次三地联合研修,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后有行。
沙龙研讨抒己见,头脑风暴展智慧
本次联合研修的第一议程是主题沙龙活动,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成员围绕信息科技新课标存在的疑惑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沙龙研讨活动,成员们围绕着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内涵、信息科技课程知识体系、算法与编程的内在联系、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内在逻辑变化、人工智能如何进入中小学课程等六个主题进行小组研讨、展示和汇报。各小组激烈讨论,精心绘制思维导图,自信大方上台讲解,沙龙掀起一阵阵“头脑风暴”,凝结集体智慧,不断拓宽思路,也带来更多的思索,直接将研修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三位基地负责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基地负责人一致认为这次的沙龙研讨很有价值,不仅拉近三地老师们的距离,而且沙龙研修让大家对新课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整个研讨过程有思考、有记录、有疑惑、有收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思先行,研悟为本,践行为芯的学习态度。
专家引领明方向 砥砺笃行助提升
本次联合研修的第二议程是专家讲座。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中山)教研基地负责人、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员陈明宏老师作《融科技素养 育数字人才》主题讲座,陈老师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路径和策略三大方面进行分享。首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信息化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的是跨,聚焦在主题。其次,陈老师指出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有“找、定、分、合”,即找到融合点、确定融合主题、划分若干子目标合交叉相似点,并且结合若干个具体的课例进行分享当前中山团队在跨学科教学中的探索成果。最后,跨学科教学要基于真实性的学习和基于项目式的开展,而学科知识是跨学科开展的载体,学科活动是跨学科教学的途径,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是新挑战,更是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揭阳)教研基地负责人、揭阳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少芹老师以《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科技教学》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方老师从引言:新课标下一座城市的教学梦想;方向:新课标中人工智能教学的关键词;模式:做好人工智能教学的秘笈三大方向进行展开,方老师表示新课标对所有的老师都是新机遇、新挑战。同时,方老师以自身的教学经历结合新课标提出人文情怀的涵养教学思想,倡导大家在传统文化中、在贴近学生生活中、在艺术中寻找人文,并与技术进行融合教学,使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涵养人文情怀的气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课程育人的价值。方老师充满温度的教育理念——求真、臻美、向善,激荡着大家的心灵。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韶关)教研基地负责人、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杏建红主任以《课标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策略》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杏主任从人工智能的时代定位和发展历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杏主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杏主任表示无论课标怎么变,无论课程怎么改,不管是身处暗巷还是绝望,不管是逆风还是绝境,都要奋力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
新课标的颁布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政策指引,三位专家的讲座高屋建瓴地给出了研修方向,然而新课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新课标,不断积蓄知识与力量,乘风破浪,学思笃行。
聚焦新课堂研究,践行新课标理念
教学研讨吐芳华,同心掬得满庭芳。在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教研基地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研修活动共呈现六节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人工智能课例。中山、揭阳、韶关三市及其他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课例研讨,观摩人数达两千八百多人次。
普宁市红领巾学校周细芳老师执教课例《我和机器人有个“诗会”》。周老师结合学校举办诗词大会的真实情境,通过与机器人“对诗”,引导学生分析语音识别原理、掌握逻辑运算,进而利用人工智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真善美。
韶关碧桂园外国语学校彭志强老师带来课例《非遗传承AI赋能川剧变脸》。彭老师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小游戏、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分享展示,不断推进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创新性解决宣传推广问题,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杨安琪老师执教课例《大数据的应用与影响》。杨老师通过案例展示与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并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搜索、加工、处理所需的学习资源,以词云图的方式实现数据可视化。学生在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利与弊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信息社会责任。
揭阳市实验中学赖援助老师执教课例《智能家居——初识语音识别》。赖老师通过类比激趣、操作体验、原理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与原理,掌握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从现实案例中引导学生“技术向善、技术向暖”,合乎规范和伦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责任感。
中山市第一中学项婉老师执教课例《“机”中生智——AI对对联》。项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对对联的过程,进而迁移到机器对对联,在迁移反思中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对对联的原理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进而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借助层递式问题串,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质疑辩思中不断提升。
揭阳市实验中学王敏珊老师执教课例《心怀母校,为您献“技”——初探人脸识别》。王老师通过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开展教学,以“机器如何通过人脸辨识个体身份”为主导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学生经历原理探究——总结归纳——创新应用的过程,埋下“科技为更好”的种子。引导学生感知“善”用技术与“擅”用技术,传递爱与真善美。
课后,中山揭阳和韶关三地的老师们围绕新课标进行评课议课,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们纷纷表示六位老师的课例深度落实新课标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展现真实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等课程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方法呈现多元化等。
在本次联合研修活动总结会中,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少芹老师通过 “今日落雨满心感恩,他年飞天圆梦图强”两副AI对联,高度赞扬此次活动并期待日后三地教师们多交流多学习多联动。
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杏建红老师表示此次联合研修充分践行四个真——“真研修、见真章、显真功、出真效”,并鼓励三地教师们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课标教学,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中山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员陈明宏老师提出此次联合研修充分体现了“合、实、慧、暖”,即“合”体现在主题聚合、三地基地成员理念相合;“实”体现在日程充实、目标扎实、内容充实;“慧”体现在活动形式充满智慧、沙龙活动展现智慧、执教教师课堂灵慧等方面。“暖”体现在人文情怀嵌入信息科技课程、技术向善、技术向暖等方面。同时,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新思考“小学科大梦想”、“小学科大教育”,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发挥作用。
本次联合研修暨送教活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智慧灵动,中山、揭阳、韶关三地携手共研效果显著。不仅探索小初衔接以及人工智能主题,更将新课标理念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三地信息科技学科沟通、研讨、共同发展。相信在省教研基地和三位基地负责人的引领下,信息科技教师们将紧跟时代步伐,以新课标为指引,以新课堂探索为抓手,推进信息科技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为信息科技教学不断注入生命活力。
中山南方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商,从工程设计咨询,到原材料生产,至工程施工,公司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我们以国际先进的带施工图总承包方式,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同时,我们按现行招投标法,与国内同行一起进行工程竞标,在竞争中提升公司实力,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公司是由国内资深的塑胶跑道施工专家和具有多年体育场馆设计经验的体育建筑设计师筹建的,是代表中国南方(泛珠三角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的最高水平的专业承包商之一,公司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0人,项目“五大员”齐全,项目经理5名,基础工程施工队一支,塑胶施工队五支,自有大型数控沥青搅拌机,塑胶摊铺机,测量仪器一批,公司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已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也已建立实行,在施工项目目标控制下,我们可以为业主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工程报价,同时,我们的售后服务体系也已建立,全国性的维修网点即将全面铺开。 我们的质量体系为ISO9000:2000,我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使用户无后顾之忧。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