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舒工
手机: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万里路2号16卡首层
发布时间:2021-09-18 14:29:46
短评
近期,某中学家委会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的事情引发舆论热议。
搜索一下,新闻报道中与家委会有关的热点话题还真不少。
“之前教师节,家委会说给老师们买礼物,每个人收了200块”,在部分家委会里,“众筹”已然成为标配。而众筹来的资金除了用于购买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外,还被用来支付各种活动费用、教室保洁费用、购买礼物等。另据网友介绍,部分家委会还存在“控评”现象,某家长对家委会统一购买的书籍的质量提出了质疑,马上就会在群里遭到众多家长的质问……
人们困惑:众筹、送礼、控评……现在家委会莫非成“后援会”了吗?
家委会当然不应该是“后援会”。
不能忘了建设家委会的“初心”。建设家委会的“初心”是什么?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家委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2015年10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则明确,“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委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
按照上述规定,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做学校教育活动的监督者和护航者,在家校之间发挥沟通“纽带”作用,理应是家委会的基本功能。
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乱象显示,家委会在实际运作中常常违背了初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一方面,“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等职责缺乏清晰定义,另一方面,建设家委会的流程比较随意。特别是在家委会成员的遴选中,看重的不是家长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而是家长的所谓“资源”和“人脉”,相关制度建设也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无法可依,也无据可查。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家委会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像媒体所披露的那样,名为家委会,实际成为了“后援会”。
如何让“家委会”回归初心?
清晰界定职责至关重要。据专家介绍,国外的家委会作用很大,不仅能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还有权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评议。遇上重大问题,如果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家委会也能够大胆提出反对意见。这些做法是否可以借鉴?
其次,还要注意通过制定家委会章程,让家委会遴选成员、履行职责以及监督主要负责人等工作制度化,从而防止家委会的职能发生异化。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要对家委会的工作真正重视起来。为此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各方的交流互信,让家委会的“纽带”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以此帮助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
扫一扫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