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美国在阿富汗撤军行动中遭到“伊斯兰国(ISIS)”的爆炸袭击,导致13名美军士兵死亡,总计造成170人死亡。
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对“ISIS”发起报复,并将这一行动命名为“正义打击”。
8月29日,在美军的第二轮无人机空袭当中,10名阿富汗平民被炸死,其中7名是儿童,年龄最小的仅仅两岁。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遇难者家属一边哭一边说,他们只是“普通家庭”,并非极端组织成员。
将近三周过去,9月17日,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肯特·麦肯齐承认,五角大楼的调查显示,8月29日的“正义打击”空袭,实际上并未击毙恐怖分子,“我现在确信,至少有包括7名儿童在内的10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
他解释道,“当时有军事情报显示,(遇袭的)白色车辆可能在下一场袭击中扮演‘重要角色’”,“多达6架美军MQ-9无人机在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当这辆目标汽车行驶到距离机场仅3千米的位置时,“我们非常担心它将迅速飞驰到机场(进行袭击)”。
“正在此时,我们观察到一名被视为‘同谋’的成年男子接近了这辆车”。因为当时目标处于静止状态,为减少平民伤亡,美方决定此时发动攻击,“一枚‘地狱火’导弹击中了目标”。
他还试图展现美方“保护阿富汗平民”的“慈悲心”,“为防止误伤,导弹被设定为在车内引爆”。
“然而目前我们的调查结论显示,这次袭击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麦肯齐承认,遇袭汽车和事件中死者不太可能与“伊斯兰国”存在联系,也不太可能对美军构成威胁。
尽管如此,麦肯齐还是坚称这次袭击行动的决策者“指挥合理”,“有理由将该目标视为美军的威胁,基于交战规则,美方做出了‘自卫’攻击。”
最后,麦肯齐向死难者表示哀悼,称自己会负起全部责任。
在麦肯齐承认误杀平民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跟着又发表了一份正式声明。在声明中,奥斯汀表示,“我们对此致歉,并将努力从这个可怕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但他也没有忘记为这起事件辩解:“没有哪支军队比美军更努力地来避免平民伤亡。当有理由相信我们夺去了无辜的生命时,我们会对此进行调查,如果属实,我们会承认。”
“没有哪支军队比美军更努力地来避免平民伤亡”。这么一句话说出来,美国真的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
前几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展示了一副名为《两岁“恐怖分子”的葬礼》的漫画。
这幅漫画描绘了阿富汗一场葬礼,画面中心是挖好的木坑,大小不一的棺材依次排开,送葬的人们正将一口棺材抬进木坑。而中心的火焰中则映出在空袭中死亡的两名2岁儿童的身影。旁边一行小字:我只有两岁,我不是恐怖分子。
赵立坚称,这幅漫画经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播发后,令许多海外网友唏嘘泪目。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略史,建国240多年历史中,美国只有16年没有打仗。2001年以来,在美国发动战争中遇难的平民约有33.5万之多,这些人,美国哀悼过吗?
英国《卫报》17日援引人权组织的话称,“正因当前全球目光都紧盯阿富汗,所以美军才被迫承认这次误杀事件。然而,在叙利亚、伊拉克和索马里都发生的许多类似事件都没引起人们关注。”
哪怕这次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不得不承认误杀平民,结果在承认的同时,我们仍清楚地看到,美国还是在不断为自己找借口。
并且,只是几句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古月)